先锋观察 | 首届电视制片大会开幕,多场论坛活动共谋影视发展

http://www.sxtvs.com时间:2020-11-01 09:09:29

84a06fb7ca141fdc695b3dc433b9342b.jpeg


   2020年10月20日下午,首届电视制片大会暨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聚焦新时代电视剧创作•讲好中国故事”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主要探讨时代精品电视剧的创作生产,聚焦中国电视剧在后疫情时代下该如何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探析产业新风口下的影视基地发展趋势,共同推动中国电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半场,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慈文传媒创始人、首席内容官马中骏,著名制片人、发行人,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总制片人曹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凭借电视剧《外交风云》获得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马继红,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导演阎建钢等业界大咖针对时代精品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展开讨论。


   下半场,总局规划院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曹志,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文学博士朱礼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总编室主任,曾任东南卫视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集团节目交流中心主任方军,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资深制作人、监制戴莹,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资深制作人、监制谢颖,腾讯影业副总经理、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电影学硕士申少峰等来自各个平台和领域的业内人士围绕不同平台的内容生产、采购等环节进行了阐述和分享。


   精英化、精品化主旋律题材需要讲好故事


   阎建钢(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导演):主旋律创作要做到三“精”三“独”


87da430758479051eb56acd854fb468e.jpeg


我想讲讲主旋律几点创作告诫,用六个字,三个“精”,三个“独”。


   第一个精是精英,这个类型的创作要想成功首先要聚集精英。因为它是一个特殊的类型,它需要特战队,如果你的编剧、导演、主创的选择达不到精英级别,没有精英的能力,你很难保证这个戏的文本、制作、发行能够成功,一个鞭炮厂无论如何造不出航天飞船。第二个精是精心,要有专注的良心,也就是你的动机,你为什么要拍这个主旋律作品。第三个精是精致,我理解为精良到极致。不要想着低成本做到精致的主旋律作品,世界上好的东西一定贵,演员再让价他也贵,那么这个“贵”是贵在专业度,只有这些贵的人才可以体现出品质,才有资格做主旋律。


   下面讲三个“独”,主旋律作品是一个独特的类型,这个类型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不是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生产主旋律作品,是一个概念的类型,是一个限量款的类型。还有一个是独有模式,它要求你高品质、高成本但是低性价比,拍一个《袁隆平》六集戏用的是40集的团队,制作量是40集的规模。第三个“独”是独尊运营,我们单集成本没有低于三百万,甚至超过400万,六集戏是两千多万甚至到三千多万,如果平台没有按你的成本收购怎么办?你让制作单位承担风险吗?任何一个制作公司也不能亏着本做事情。主旋律作品应该有它独尊的运营模式。


   曹平(著名制片人、发行人,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总制片人):精品化是唯一出路


  《功勋》这个项目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协调推进的一部重大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要通过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形式讲述共和国9位功勋人物的故事。我们考虑的是我们怎么样把一部住主旋律剧拍成精品,拍的让观众爱看,这是我们的压力。我们确定了这部《功勋》以单元剧的模式,然后请分组导演来完成每个故事的拍摄。


   在确定了创作方向之后,我们就确定了我们的团队的主创,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进行了功勋模范的采风工作,这个对我们的创作确实起到很大的帮助,另外加上总局电视司为我们这个项目组织召开剧本论证会,也是对我们编剧找准政治靶点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也是有特殊的要求,第一个就是要德艺双馨,第二形神兼备,第三要表演精湛。虽然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一部电视剧,但九个单元都是不同的时代故事,演员都不能重复用,而且拍摄场地转场很多个地方,所以确实是成本比较偏高。创作还是内容为王,精品是我们公司唯一的出路,不管任何情况下,只有做精品才是我们唯一的获胜的宝典,而且是有可能把我们从乙方变成甲方。


   马继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早动身+讲好故事,创作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b85cb342df6c9a289aac0c0c51ac5640.jpeg


   《外交风云》这部戏为什么能火?在于实现了两个致敬,一个是向毛主席、周总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致敬,第二向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贡献的一代代外交官的致敬《外交风云》是典型的主旋律的剧,所以在这里我也想把怎么做主旋律的想法。

   首先一定要早动身,《外交风云》实际上是从2016年底就开始策划,把目光瞄向2019年的70年大庆。还要有一定的勇气,过去外交的题材很少出现在荧屏或者电影上,所以想能不能做一下外交,后来走近才发现这个外交不是谁都可以踏进去的,一来是门槛很高,二来是水很深,因为外交无小事。最终靠我们的真诚感动了外交部的领导,得以顺利的立项。


   接下来就是说怎么讲好故事。外交是一个很厚重的题材,也是一个很宏大的题材同时也是一个雷区很多的题材,稍微弄不好就可能翻车。首先设立起点和终点:起点设在两个特别长中国人志气的事件上;终点最开始是设在香港回归,后来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就说那一段放在以后再写,这样就写在毛主席第二次会见尼克松这一事件上。


   再有一个就是怎么处理它的热点和焦点,因为外交太敏感,太重大,稍微不小心可能就触碰红线,所以不断有专家还有外交部给你把关指导。我做这部戏的时候中国跟俄罗斯的关系很好,但是在新中国前面20多年,我们和苏联关系是有起伏的,所以这个很难写;我们和赫鲁晓夫的关系也是很紧张,所以这里面毛主席和赫鲁晓夫的碰撞也很激烈。除了这些焦点以外,大家都知道主旋律电视剧需要回避文革,但是我们这个电视剧如果把文革这一段空出来就没有连贯性,所以这里面需要一些技巧,让大家感受到这个电视剧是连贯的。


   除了讲好故事,真正的精品是需要认真制作的,我们的《外交风云》是一个体量很大的电视剧,长度近30年,涵盖五大洲,其中使用的语言就有9种,特型演员就有一百多,群众演员不计其数,里面涉及到的地标性建筑有好几百,包括我们为这个剧精心打造实景有308处。比如联合国讲演大厅,那个场景在我们剧里面只有五页纸,但是找了很多的实景都找不到,究竟是拍还是不拍,是凑合着拍还是精心拍?后来班子开了一天会,最后决定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拍出来,最后还是打造了这个景,现在大家能够看到荧屏上的,体现制作人的一份良心。


   通过《外交风云》,我觉得有这么几点体会: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新鲜。第二,制作一定要精良,如果说同一题材万一撞车了,我们要占领高地。第三就是播出平台,现在很多制作公司和制作团队最困难的就是在哪里播。因为《外交风云》太重大了,所以我觉得真的要感谢中宣部文艺群,感谢外交部,感谢国家广电总局,感谢各位老师,所以在制作的时候一定必须要把擦边球隔离,但是别让球掉进去。


   最后还想说一点,主旋律怎么实现良性循环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共和国的历史、共产党的历史,对我们创作者来讲是一个很丰富的题材,也是一个很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富矿,现在挖掘了一些,还有很多值得挖掘。所以要挖掘的话,起码应该给予一些保障,主旋律电视剧起码要互推,要做好的话需要资本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对主旋律电视剧应该有一种特殊的政策,才能保持它的持久性和良性循环。  


   马中骏(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慈文传媒创始人、首席内容官):精英化才能有高效益


fce5a11a3b998ddd506876597804e64c.jpeg


   刚才阎导把主旋律的产业链描述了一下,主要的压力是给予平台,让平台来组织、平台来买单,但我觉得我还为平台讲几句话,平台的钱从哪里来?如果这么大量主旋律的剧,而这些主旋律的剧如果说会员看、广告收入都不足以覆盖他的话,他怎么活?所以实际上在这一块的时候要把这些产业链讲清楚。

   国家行动的这样一种片子一定要精英化,精英化其实是有非常好的效益的,从电影来说都是观众自己买票的,《我的祖国》《我的家乡》都非常有高的票房。《在一起》播出也是精英化的操作,不管是收视也好点击率也好,广告也好,都很不错。但是优质资源在中国是非常非常少的,不可能每一种类型的主旋律都能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率。


   刚才阎导说希望要有门槛,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应该去碰主旋律的。核心问题也不能出一个法,说这些人能拍,别人不能拍,郭导在拍《最美青春》的时候,就是想不要赔钱就可以,他也是有这个情怀,所以也做成了。其实在非精英化的操作当中,因为郭导自己本身是精英,带着一群徒弟把非精英变成精英。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自己要把这条路想好,我也在做主旋律,也在慢慢的摸索。

   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平台剧目选择各有侧重 


   方军(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总编室主任,曾任东南卫视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集团节目交流中心主任):明差异、辨语境,电视生产才能有的放矢


   我曾经在卫视工作过,我们在判断一个好作品的时候,是说怎么在传统媒体端或者主流媒体能够呈现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就是正确的政治导向,也就是政治正确。我认为真正好的优质的主旋律的电视剧是契合了时代的精神引领,我们用一个更好的故事核,一个更好的主流价值观去塑造一个人物,要先俯下身,用心创作,我想主旋律电视剧还是作品,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根基,找到好的市场和好的收视率。


   在创作中要把握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在每一个年度的重要时间节点会寻找主题和主线,就是把握好主题和主线是我们在整个节目创作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比如说去年是建国70周年,今年是是摆脱贫困之年,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这些主旋律正好符合主流媒体的价值追求,我想这个是主旋律或者节目创作一个最基本的根本点。


   我们是传统的平台,我们也特别关注大屏和小屏之间的差异化。我们在剧烈的创作过程当中,一个是根据地域的差距性量身订作传统端的电视剧,另外要强调用户意识,这个剧在传统端做给什么人看,在新媒体端是针对什么受众群,这两个要进行比较大的区隔。


   另外就是渠道不同,大屏和小屏之间的观感不一样,所以在电视剧的生产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进行定制,在开始电视剧的策划方面就构架故事和人物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个剧精准投放在哪里平台,精准定位才能够精准的锁定渠道和观众。


   第三,不同的平台其实说故事的方式,说故事的语境有差异性,传统电视剧叙事偏向于传统,但是未来可能更追求于一种现代的语境,随着电视剧的发展,一个更具时代感、更具有现代的审美理念的电视剧会更主流,应该更注重年轻化的语态、故事、视角,在语态上求同存异,在生产过程当中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把内容转化为市场价值。


戴莹(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资深制作人、监制):好作品助推市场化,视频平台更重差异化


7c3f4f6f7a9e74c86ba06242183f61cd.jpeg


   我们视频平台在做主旋律这个类型层面上还属于一个小学生的阶段,需要跟很多前辈去学习。视频平台做自制主旋律的内容压力比较大,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的资金回流的渠道,完全就靠这个作品的市场表现,所以我们在主旋律作品的时候更多考虑到主旋律市场化的问题。


   去年我们也特别有幸做了《行动》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也在北京台播出了,最近也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肯定。这部剧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觉得一个是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就是做主旋律的层面上展现人文的关怀,也要考虑市场层面上,我们的用户是否能够真的接收到我们想要输出的精神,这个传达是否能够到位。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几家平台应该是最强的消耗项目资金回流的渠道,但是这三家平台还属于亏损的状态,对于我们来说唯有好作品才有很好的市场回报我们才可以存活下去,否则如果市场回报越来越不行的话,我们也很难走下去。

   今年我们也有探索做类型于短剧集的模式,也想谋求生存和探索,因为大家都知道随着影视的制作成本的变化,高低起伏,曾经我们经历过一段非常疯狂的阶段,最后公司发现他们没有挣到钱。所以大家都在谋求下一步的出路,我们的领导一直呼吁我们做精品短剧集,所以才有了以短剧集集中爆发的呈现。以前我们做《无证之罪》的时候,市场反响很好,业内的人都给我微信说这个剧质量很好,但是只有12集,效应太短了,三个星期这个话题就结束了,很难形成一个极强的社会效应,也很难形成很高的变现能力,所以那个时候就种下了剧场的种子,希望能成立市场化的样态。


   其实我们的内容创作者都会在创作阶段有一个瓶颈,就是以前我们只有创作看两种选择,要不然就是电影,要不然就是长剧,没有中间的样态,但是我们又有很多的故事体量就适合做12集,因为市场没有这种选择就屏蔽你创作这个剧。我们的剧场是给内容创作者更多的创作语境,这个特别好


   网站平台做主旋律还真是小学生,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行,今年也做了两个系列的内容,应该也会在今年年底陆续上线,一个是《幸福中国》约定系列,还有信仰中国的系列。我们这些样态也是摸索前行,希望有一个好的展现,也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层面和市场层面的认可。


   我们在2013年刚开始做网络内容的时候要求独特性,要走差异化,我们要去做跟电视台完全不一样的内容,更年轻化的内容。所以那个时候爆出来的内容是青春剧,是类型片,是以前在网络上没有被大家看到的内容。但是随着这几年终端、技术的发展,未来还有5G时代的来临,我们跟电视剧的核心的用户这种壁垒已经在打破了,所以才有在网络上播也可以形成极强的社会效应。接下来网络就是找这些作品的独特性,独特的地方。


   电视台因为有各种的压力其实求稳的内容会多一些,这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合理的逻辑。但是对于网站来说,求稳是基础面,我们现在比较可以靠版采买率达到基础的覆盖,但是如何形成一个极强的引领作用,就是要找那些最独特和突破性的项目。什么样的题材都有可能新,首先要看你在这个类型里你有没有做到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人物,我们觉得这点有可能是能够让你在众多题材里突出重围,形成一个极强的市场效应很关键的一点。是多种题材都有可能性,但是独特和差异化这一点极其的关键。


 谢颖(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资深制作人、监制):以用户为出发点,任何题材都有爆款可能性

e331ad4828db9a92a93ff17384039f67.jpeg

     在我看来主旋律就是大众化的东西,怎么把我们的思想、价值观放在合理的体系里,让它变得好看,观众爱看。其实对于平台来说主旋律的片子不是上线了就行,关键是网络平台的收看方式不一样,用户是主动选择,主动收看。在网络平台上,用户有无数的选择,如果这个内容做不到让观众爱看,能够做到主动搜索和观看,每天追着看,那我觉得他的宣传价值会大打折扣。所以未来挑选主旋律作品的时候,还是以用户为出发点,希望各个在座的制作方多推出一些真正好看,剧目扎实,制作精良的好剧,我们也会在想怎么让主旋律被当代年轻观众和用户所接受。


   我们也知道吸引年轻用户的流量入口就三个,对于90后来说,一个是IP本身,一个是明星,一个是故事类型,至于这个故事讲的好不好,是第二步。所以我们希望用到一些在年轻人心目中有指引性,有流量的一些演员,让主旋律的故事更加的好看,这方面我们也还在下一步的积极探索中,在这里也想跟大家继续学习。

   其实对于平台运营来说,一个就是留存,一个就是拉新,优酷本身留存用户比较多,但是从真正制作题材来说,已经越来越走向垂直的圈层剧的需求了。网络是为用户量身定制的,只要有这个垂直类的人去爱看就有存在的价值,不像电视台说追求一定要最广泛用户爱看的东西才是我要储备的必需品。什么题材都有爆款的可能性,只是这两年大家看到的就是在男性悬疑赛道或者女性仙霞赛道突出一点,当然在一个类型上做到极致是比较容易做爆款。


   其实爆款可遇不可求,每个平台真正要追求还不是一到两个爆款,而是更多的达到一定基本品质的,更多优秀的基础水位的作品,80%是我们要求精品剧,我们希望中间能有5%到10%能出爆款就很难得了。


朱礼庆(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文学博士):“品质”是根本追求


8f21d0021c5d44a9bb8682527fb0f26b.jpeg


   北京卫视定位非常清晰,始终坚持是温暖的现实主义的道路,以品质大剧作为我们的追求。应该说我们题材类型比较多样,比如说既有古装剧,也有《外交风云》,也有京味戏,也有当代都市剧等等,类型题材不限,根本的要求就是需要它是有品质的,是有温度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所以我觉得品质是我们选剧的根本遵循。    

   如何面对“抖音快手追剧法” 


   申少峰(腾讯影业副总经理、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电影学硕士):“短视频追剧法”是对创作的一大考验


5cd80417b36b5bf6010abf2ca6ee94c5.jpeg


   我认为是一种营销,长故事不只有一些金句、段子,可以马上消费的点,只是看一些点,有一些话题度,是提高这个剧的热度、知晓度和口碑,都是有传播意义、积极的事情。如果上升到长剧集和短视频谁最更优,我可能更看重长剧集。
互联网时代大家的阅读能力在下降,给我们提出更多的考验,我们如何把长故事讲好,讲的让大家可以看下去和追下去,但一定是长故事的魅力大于短视频的。

   谢颖(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资深制作人、监制):内容质量价值更加凸显


   还是要正视这个问题。短视频占据很多用户的消费时间,同时大量的娱乐、咨询都被短视频取代,那么长视频必将面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其实可能对于真正的精品剧来说,短视频是以帮长视频触发到不同圈层的用户,形成分发系统,变成一个渠道,并没有那么可怕。


   但是对于更多可能说品质挺优,或者说没有那么精品的剧集来说,其实短视频未来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渠道,未来两极分化会比较明显,而且这个分水岭马上就会出现。当然精品的长视频是短视频无法取代,比如完整性、沉浸式、价值观都是短视频的碎片化无法取代的。    


   戴莹(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资深制作人、监制):回归创作本身


   我觉得不需要过度焦虑,这已经是一个常态了,应该是融合的阶段,相互促进。现在大家用短视频做营销的方式已经是一种常态,所以就看你怎么能够很好的运用它,为你的剧做宣传。


   同时其实短视频某种意义上给长视频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挑战和警醒,我们怎么在创作上怎么把长视频做到更精品,这也是创作端口要反思,而且做内容的时候不要做一味的迎合,因为当下流行的东西等你的剧做出来的时候可能又流行另外一个剧了。所以要做最擅长的,比如创作者本身不喜欢或者根本不太懂就不要迎合了,还是回归到创作本身的规律,扎扎实实做内容,可能你就是那个引领者,是下一个真正爆款的方向也说不准。


   方军(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总编室主任,曾任东南卫视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集团节目交流中心主任):短视频不会消灭长剧,而是共生共融共进


3011fb5fcb5f38e3923309dea152dc0e.jpeg


   我很理性也很乐观,我认为短视频是技术革命带来新的产品,并不会消灭长视频,不会消灭长电视剧,长的电视剧带来的哲学思考,带来深刻的思想发现,它带来的价值引领是短视频永远不可能取代的,但是短视频它的快捷、便利、消费这种欲望容易得到满足,它有它的合理性,为什么要怕它呢?我觉得它们是共生、共融、共进的关系,所以我觉得无需害怕,我觉得做好内容,未来可期。  

  

   朱礼庆(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文学博士):长视频需要“缩水”


   我觉得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它们各有所长,人群不同,功能也不同,对当下电视剧的创作,就是希望电视剧创作短些短些再短些,真些真些再真些,我觉得就电视剧创作来讲,能长则长,主要看他的内容体量,包括内容很坚实,没有问题,应该有一个长度,我觉得应短则短,我觉得总局提出40集的限制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曹志(总局规划院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内容的深度广度决定传播效率


aaeebb9624650b14244e69229c231676.jpeg


   短视频方式是一种比较浅的传播,而它仅仅是传播的开始而并不是整个的结束,如果一个节目或者作品非常具有深度,从内容上具有深度广度一定会换来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传播。比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交易不应该是灌溉,而是激发、点燃。我们的传播也不应该仅仅是到达,而是可以激发更多的内心的共鸣感。


版权声明:《广电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电子邮箱: gdguancha@qq.com 




c905ca7c8ddab7e852e4a9011acd5433.jpeg



来源: 看电视  编辑: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