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锦囊 | 冷凇:深入学习两个座谈会的讲话精神 处理好文艺创作的六重辩证关系

http://www.sxtvs.com时间:2022-06-01 10:42:20

作为影视艺术研究学者,我重点从影视艺术的六重辩证关系角度来谈谈新时代如何践行座谈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更多以影视文艺节目为研究本体。  

图片

首先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印象很深的案例是毛主席在当年座谈会时作品《小放牛》受欢迎的情况时说:不要瞧不起《小放牛》,群众很喜欢,老百姓慰劳的鸡蛋装满了衣袋、但毛主席又表示如果老是《小放牛》,以后就没有鸡蛋吃了。这是一段,对文艺“普及与提高”十分通俗又精辟的表达!放眼当代,群众乐于接受生活态、接地气、烟火气等普及型与接受度高的文艺作品,这是良好基础,但影视文艺绝不能迎合只创作通俗化产品!要努力为时代树碑立传,攀登拥有美学精神的艺术作品的高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永远坚持用作品意识创作产品!“普及性与审美提高属性兼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文艺精品!


图片


 第二是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价值观层面的守正大家都能理解,我想增加一点个人认识:正视并发掘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守正,更是创新成功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在广电总局引导下,广电行业最大的亮点,深耕传统文化类节目,从本土文化资源中寻找创新源泉!选题策划中聚焦“文化载体”,“传承基因”渐成趋势。

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时间的答卷》《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考古大会》《中国地名大会》、《古韵新春》、河南台的《中国节日》、北京台的《上新了故宫》,广东台的《国乐大典》《技惊四座》、江西台的《跨越时空的回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新推出的《艺术里的新时代》《美术经典里的党史》、以及五大卫视联合制作的20大献礼节目《思想耀江山》等节目,把精神谱系、古籍典籍、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国乐、戏曲、杂技、文学、史学、哲学作为文艺创作的载体,进行资源式、载体式研发——在形态创新上,从引进西方模式、借鉴海外形态,逐渐到自主原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精神指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在广电总局的倡导下,文艺创作者的文化主体意识强势回归,“以古人之精神,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图片

第三是处理好“艺术与传播”的关系。艺术学与传播学本是两个学科,但成功的艺术不能不谈传播。特别是一大批优秀的广播电视精品在广电总局的推广下,取得网络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双向成功!

新媒体时代如何能够文艺与传播双丰收?“创新与匠心”是品质基础、“可亲与可爱”是氛围调性,四端联动是破圈保障,青年触达是未来目标!广电总局在媒体融合与网络视听两大领域的引导让“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触达每一个垂直细分圈层,电视是超级宣推、网络是前沿探索和细分影院,微信微博是舆论战场,短视频是精准到达——已经形成了四端联动。

只有意识到艺术化的传播与艺术化的创作同等重要,才能让文艺抵达大众心灵的彼岸。长短视频的合作是文艺传播的重点与难点,长视频与短视频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处理好正当维权与合理授权之间的关系,超越短长之争,共谋双赢之道!

99b3e9efdc7b6c2b262bee9e257c503b.png


在广电总局指导下,海外传播出现若干成功案例:象群北上的“萌”,唐宫夜宴的“美”,古韵新春与只此青绿的“雅”,这些现象级作品都不说话,但是通过画面语言的美学升级,影视艺术对极致选题的二度创作,却达到了非常好的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的海外传播效果。

再看青年传播,有价值追求的年轻人喜欢看什么?通过研究发现一些规律:自信为根本,爱国为灵魂,国风为底色,时尚为韵味,形式为入口,想象为动力,社交为手段、收获为目的——优酷《这就是街舞》、芒果TV的综艺矩阵、爱奇艺的《登场了!洛阳》等都在青年中有很大影响。影视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只有掌握了传播技能,并且意识到传播与制作同等重要,才能影响青年一代,曲高才能不再和寡。


图片


第四处理好“展示与建设”的关系。在过去大众文艺中,单一展示型的节目居多,体现出媒体“建设行为”的有限。应提倡创作“建设型文艺”,重视对于目标对象的积极正向的改变,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追求。比如说,真人秀作为一种形态常被诟病价值导向不足,如果与“建设型文艺”的定位结合,注重与文旅融合、科学环保、乡村振兴等嫁接、体现人生观、价值观、获得感的结合就会极大地提升其社会效益。真人秀节目如若重视顶层设计,与价值建设,必将大有可为。浙江台的《还有诗和远方》、湖南台的《云上的小店》都是赋能文旅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图片


第五是处理好“调研与创作”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延安座谈会中毛主席大力批判了小资产阶级情绪,座谈会思想贯穿到今天,对标了文艺节目在前一段时间出现,并被坚决抵制的脱离现实的“悬浮”,明星的盲目追求“颜值”与“炫富”等问题。深扎人民生活,拿出高比例创作时间与创新激情投入到国情调研和田野调查中去,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选题绝不能匆忙上马,否则就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海内外很多优秀的创作机构都秉承一个原则,没有8个月调研,就没有80天拍摄。建议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立项阶段,专门划分出国情调研、田野调查以及创研预算,支持制片人、总导演、总策划、总编剧走出去接触一线,深入一线,鼓励深扎人民生活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这几年参与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艺委会与多个司局的机构评审、研评活动,欣喜地发现调研材料的扎实与否,已然作为一个重要评估参数。

最后是处理好“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让影视制作持续流程再造、效率大大提升,短视频、算法浓缩了时间与空间,更为精准的推送到达C端,AR、VR、XR、区块链、元宇宙方兴未艾——这些技术让电视文艺创新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拥抱技术革新的同时,更要强调人文精神,避免“追求技术奢华、内容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文艺作品一旦失去了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思辨性、审美性,就会沦为技术成本不断增加、甚至被技术绑架的牺牲品,技术永远为思想和内容服务,拥抱科技而不炫技,在今天尤为重要。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正在迭代变革,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希望创作者们,以灵魂工程师为标准:目光放远,姿态放低,眼界变宽、格局变大,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审美提质和通俗表达、创意升维和融合传播、题材挖掘和样态开拓之间的多维共赢!

再次祝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广电总局领导下,中国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纪录片、短视频、还有新兴网络视听作品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高峰期,两个文艺座谈会精神永远带给了我们灯塔效应,让我们以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实现政治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 秘书长、研究员)


来源: 国家广电智库  编辑: 刘薇